一、基地发展史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科始建于1982年,经过百余年的发展, 内科学成为二级学科博士点、教育部重点学科,具有医疗、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雄厚基础,同时承担包括本科、研究生、住院医生及进修医生全系列教学工作。内科各专科在全国医学专业排行榜中均名列前茅。2003年,华西医院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内科开始实施“社会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21年荣获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称号,标志着学科建设迈入新阶段。
二、师资情况
基地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内科有终身教授5名,住培带教师资3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占比75%;导师25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占比85%。基地实行“双向选择”导师制,由主任负责、教学主任牵头,联合三级学科教学主任、教学专职岗组成三级管理体系,保障高质量培训。
三、培训开展情况
(一)分层递进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为轮转第1年,住院医师应根据基地安排进入亚专业科室轮转。目标:为进入住院医师角色,熟悉基本要求、基本流程,在指导医师全程监督与指导下,掌握规范接诊病人、病历书写、沟通协作等基本能力,熟悉并在指导医师监督指导下完成基本技能操作。
第二阶段:轮转第2、3年,重症医学、门急诊、辅助科室等亚专业轮转应安排在此阶段进行,也可根据基地安排进入部分亚专业进行第二轮轮转。目标:在指导医师监督指导下,基本独立完成接诊病人过程,临床思维及决策能力逐步提升,能够独立一线值班。完成见习/实习医生及低年资住院医师临床带教工作。至第3年培训结束时,应具备独立且规范从事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疗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周期
根据国家文件要求,培养周期为36个月。其中必选科室轮转时间29个月,奠定专业基础;可选科室学习时间4个月,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另有3个月机动安排时间。针对双轨制专硕、社会人、委培生等不同身份学员,制定个性化轮转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
(三)管理模式
实行严格的基地主任负责制,基地主任全面负责住培工作,定期参加管理干部培训,每年至少主持2次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会议。设立二、三级学科教学主任,负责制定轮转计划、精细化管理培训全过程等。专业基地教学秘书和轮转科室教学专职岗辅助开展工作,确保培训任务落实。
(四)教学活动
通过参与管理病人、门急诊工作,小讲课、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等多样化教学活动,培养住院医师专业素养、沟通合作、知识技能等六大核心胜任力。
四、基地特色
(一)特色教学活动 “内科晨读”和“疑难病例讨论MDT”是基地极具特色的金牌教学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不仅面向基地内住院医师,还辐射全国,吸引众多医学同仁参与,提升住院医师诊疗思路和专业水平。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多家海外知名医疗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为住院医师提供海外研修机会,帮助其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竞争力。
五、取得成绩
(一)教学资源
截至2024年,基地总核定床位超1200张,床位使用率长期超100%,年收治住院病人超5万人次,年门诊量超220万人次,年急诊量超23万人次,疾病诊治覆盖内科各类常见病,满足培训标准要求。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等重要教改项目和教学课题,推动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改革创新。
(二)人才培养
自2003年招生以来,已累计培养1500余名住院医师,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输送大量高素质医学人才。
(三)学术贡献
主编及参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内科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分册、内科学-消化内科分册、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分册、内科学-内分泌代谢科分册、内科学-血液内科分册、内科学-感染科分册、内科学-风湿免疫科分册、内科学-肾脏内科分册、老年医学等。参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颁布的《住培临床实践能力结业考核方案》。
(四)社会影响
长期接收西藏地区住院医师委培学员;与甘孜州人民医院签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帮扶合作协议;积极前往阿坝州、雅安市、宜宾重庆等医院住培基地进行交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