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教学概况
服务与管理
办事流程
对外交流
常用系统
留学生IMS
教师园地
华西临床本科教育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EN 搜索
搜索
首页 > 教学概况 > 开办专业 > 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概况
日期:2023-04-28 点击量: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源自西方基督教会1914年创建的华西协合大学医科,是中国西部最早授博士学位的办学单位,1922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学位认证。1981年全国首批获硕士、博士授予权,2003年成为首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1988年、2004年在全国首批试办临床医学七年制、八年制,2001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底获得“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教育部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2018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8年),2020年获准成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华西临床医学院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立德树人、追求卓越,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研究型医学院,办最好的本科教育、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高质量的留学生教育,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培养具备深厚人文底蕴、良好职业素养、扎实专业知识、熟练临床技能、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卓越医学领军人才。每年招收临床医学五年制200人、八年制90人、六年制MBBS100人、硕士和博士600余人。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01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396余人、副高级职称530人,博导286人、硕导351人

1993年以来,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院合一”管理体制有力促进了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跨越发展,“医院型医学教育”的办学模式,形成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在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部分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创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课程、循证医学教育、临床技能教学与评估改革、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探索实施新型整合课程“临床医学导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率先启动了针对“社会人”的住院医师、护师、药师、技师规范化培训,参与起草“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并牵头推动在国内实施,积极推动了医学教育改革。教学建设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33个,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视频公开课3门、双语示范课程1门、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慕课15门(其中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2006年以来临床医学专业教师共主编“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5部,7部教材获教育部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获“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临床专业学生在近5届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全国金奖8个,居全国医学院校第一。近三年建立学生境外交流项目11个,投入400余万资助临床本科生292人次参与境外学术会议、科研或临床训练,拓宽国际视野。

临床实践培训资源丰富,华西临床技能中心是首批国家级临床技能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占地面积超过1万平米,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临床技能训练基地,各类设备设施价值超过1.2亿元人民币,是美国心脏协会(AHA)在中国大陆首家授权认证培训基地、美国外科医师协会(ACS)亚洲首家认证教育机构、英国皇家外科医师协会(RCS)认证教育机构、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及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考试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华西医院是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200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住院护士、药师、技师的规范化培训。每年培训各类医师、技师、药师、护士达2600人。每年为基层、贫困地区培养全科医生200余名;培养规培师资近1500人。每年接收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进修学员约2000人。

一、专业介绍

1、专业概述

百年华西,世纪名院,华西临床医学专业源自成立于1914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医科,在全国首批试办临床医学七年制、八年制,是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学科ESI排名全球前1‰,华西医院是首批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有世界一流的国家级临床技能中心,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2018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得最长认证有效期8年,受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顶尖师资云集,实施全程导师制,坚持立德树人,为健康中国培养卓越医学领军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具有医学岗位胜任力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合格毕业生能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和职业操守,掌握临床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基本临床实践能力,能为个体和群体健康承担相应责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发展潜力和国际视野,为毕业后医学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合格毕业生获医学学士学位。

临床医学八年制:培养具有医学岗位胜任力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合格毕业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优良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健康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栋梁型、领导型人才素质及成长潜质。合格毕业生先后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医学博士学位。

2、培养特色

临床医学五年制:课程体系经百年锤炼,成熟完善,系统科学。第1~2年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完成通识课程、跨专业课程和基础医学课程,第3~5年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及附属华西医院、华西妇女儿童医院完成医学桥梁课程、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和通科实习;医学人文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始终;一站到底的培养体系:学院建有完善的医学教育连续体系,有全国首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硕士授权点,有博士后流动站8个,能满足可以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院校教育,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培训到继续医学教育的全部求学深造需求。

临床医学八年制:在临床医学七年制成功办学16年基础上,以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为目标,以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完善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体系。前4.5年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华西校区先后完成通识教育、跨专业课程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核心课程,后3.5年在附属华西医院、华西妇女儿童医院和科研基地完成通科轮转实习、二级学科医疗及科研训练、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强调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交叉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全校文、理、工科优秀学生有机会在大二下期申请转入八年制;着力构建“医学+信息科学”交叉实验班。

3、比较优势

一流教学理念方法:1989年以来创建中国首个“临床流行病学”学科,1991年培训中国首批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并用于问诊、查体、交流能力训练和考核;1993年在全国首次进行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1996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1999年将“循证医学”的理念、方法和课程引入国内,同年华西专家参加“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GMER)的起草和研究,并牵头翻译、引入中国;2007年在国内率先研究创建“医学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并持续优化整合课程体系;2012年以来率先开展“移动医学教育”研究并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

一流课程建设成果:53门次临床医学专业相关课程成为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或在国家级课程平台上线授课,优质教学资源辐射全国、影响世界。

课程门类

门次数

国家级精品课程

7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1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6

国家级视频公开课

4

国家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3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1

国家级MOOC平台上线慕课

22

中国大学MOOC国际课程平台上线课程

2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7

一流实践教学平台:华西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华西模拟医学中心均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后者还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基地;有包括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平台及重点实验室39个,为各层次临床医学人才临床及科研实践提供一流软硬件保障。

一流师资立德树人:全院在职高级职称专家1010人,包括博士生导师315名、硕士生导师403名,其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两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高端引进人才34人,有52人担任国家级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6人入选新一届教育部临床相关专业教指委;作为全国唯一入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院系”的临床医学院,从新生入校起1:1配备全程导师,教授100%参与本科教学。

一流学科支撑教学:在教育部2017年一级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位列A-,有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9个,华西医院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有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2个,数量名列全国医院第一;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和最佳医院排行榜上,连续10年名列全国第二;“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一;在Nature INDEX排行榜名列全球第24位,中国第一位。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突出,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5届获金奖8项,名列全国医学院校榜首。

4、国际化培养

学院加强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的高端合作,近年来同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梅奥医学中心、纽约长老会医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托马斯杰弗逊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牛津大学圣爱德蒙学院、爱丁堡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西澳大学等30余家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每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均有3次以上的机会申请学院资助赴外交流,2009年以来全院累计有1119名本科生参加境外学术会议、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暑期课程和科研训练等,拓展宽广的国际视野。

image.png

5、就业主要方向/就业单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从事临床医学、卫生管理、科技研发等岗位。就业单位主要集中于全国各大综合型三甲医院及国际卫生组织,例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华医学会、中国肿瘤研究所等。

6、知名校友

魏于全,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博士,肿瘤治疗及肿瘤免疫学家,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973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负责人。魏于全院士主要从事肿瘤的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及临床治疗等,有关肿瘤微环境、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与靶向药物等,发现了阻断HSP70表达,可诱导癌细胞凋亡。

郑树森,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博士,肝胆外科/肝移植专家,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肝胆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郑树森教授主从从事器官移植和肝胆胰外科领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的“杭州标准”及移植后乙肝复发防治新方案。

陆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博士,精神疾病科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主要从事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诊疗技术和发病机制研究。在病理性记忆的神经机制和干预、精神心理疾病治疗新方法及睡眠医学领域开展了系统性和原创性的研究工作; 提出了干预病理性记忆的新模式、成瘾防复吸治疗的新理念和快速抗抑郁治疗的新假说,开辟了在睡眠中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新方法,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和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image.png

学生参加2017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竞赛获金奖

image.png

DeepNet肺结节人工智能学生团队获刘延东副总理亲切接见

image.png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image.png

卓越的临床技能培训体系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MBBS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