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专家网 作者:姜浩、龚晨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构建新体系,大型或各地头部公立医院呈现集团化、多院区发展趋势。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试点任务,直接带动了多院区发展背后的信息化建设新需求。
2023年2月24日,由戴尔科技集团与HIT专家网联合主办的《多院区信息化建设升级改造路径规划》CHINC卫星会顺利举办,会议现场座无虚席,还有许多未能现场参会的HIT同行观看了线上直播(点击此处观看会议视频回放)。
打造多院区同质化管理的“数字底座”
“沙县小吃模式”“麦当劳模式”“万达广场模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石锐用了几个形象比喻来介绍他对当前国内医疗机构多院区信息化建设模式的理解。这些模式各有利弊,应当如何选用,关键取决于医院自身的发展战略与目标定位。
石锐介绍,在华西医院的“十四五”规划目标与多院区战略愿景中,从2021年开始,重点推动区域医疗的同质化建设与发展,包括实现基于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构建智能医疗生态与多院区医疗服务协同体系,形成专家知识共享,实现区域间医疗质量监测、管控等。
“完善信息化建设,实现同质化管理和高效运营,规范化的分院区建设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否则摊子越铺越大,成本越来越高,终将拖垮医院。”石锐认为,为实现这些目标与愿景,打造一个适当超前、能支撑未来一院多区建设的IT基础架构尤为重要。
华西医院将新型多院区IT基础设施架构定义为“四个一”:感知连接一张网、远程协作一平台、数据服务一个湖、建设运维一体化。在这一架构支持下,华西医院正着力建设囊括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大数据、数据库在内的一站式云资源管理平台,以此支撑检查资源的跨院区统一管理、统一预约调配以及床位资源的一体化管理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目前拥有4个分院区,分别为茶亭院区、滨海院区、奥体院区和闽南院区。其中,2021年开诊的滨海院区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共建的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双方融合两院力量,计划通过5-10年,将其建设为集临床诊疗、教学实训、科技研发、疾病防控、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水平大型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林志刚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多院区管理的核心,包括基础设施架构的整合和基础数据的标准化,是实现多院区同质化管理的“数字底座”;实现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是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IT基础设施方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了两地三中心的网络架构、统一的多任务信息发布架构、高质量的物联网新型数字底座;在基础数据方面,医院打造了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汇聚多院区数据,建立了主索引管理、统一值域、统一指标定义与统计口径等数据管理手段,以支撑多院区数据应用,为业务协同管理铺平了道路。
在这些基础工作的支持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合了跨院区专家号源,实现集团化内门诊号源池的统一管理,各院区号源可以互相预约,方便患者就医;整合了检查检验资源,患者可跨院区预约医技项目;实现了全院床位资源统一管理,医院服务中心在特定的时间段可统筹各病区空床,进入“全院一张床”资源库,提供统一的协调机制、预约渠道等。
多院区灾备建设须认真规划、不断演练
“利用多院区、多机房的先天条件,我们为医院数据中心构建了1个生产级+1个应用级+1个数据级的容灾架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信息管理部主任辛海燕在演讲中谦虚地表示,给同行们带来了一份有关多院区灾备系统建设的“作业”。
青大附院是一个典型的多院区案例,共有5个院区,分别为市南院区、崂山院区、西海岸院区(黄岛院区)、市北院区和平度院区。其中,市南院区是主院区,2006年开业的崂山院区距离主院区15公里,2010年开业的西海岸院区距离主院区40公里。
青大附院将市南院区定为主生产中心,其他所有院区的业务和数据都在此运行;崂山院区为应用级容灾中心,一旦主站点发生灾难,可在15分钟内拉起HIS系统及最多75个关键业务虚拟机,恢复基本的业务运行;西海岸院区机房每天同步两次所有内网业务数据,倘若发生极端情况,至少可保障医院存有一份完整数据用于业务恢复。
在数据备份方面,青大附院在市南院区和西海岸院区机房各配置一台数据保护专用存储设备及配套软件,定时对虚拟化及HIS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与同步。值得一提的是,为应对勒索病毒等威胁,青大附院引入了戴尔科技的“避风港技术”(Sheltered Harbor),西海岸院区的备份环境与市南院区的备份存储之间通过CR(Cyber Recovery)设备进行网络隔离。
辛海燕介绍,正常情况下,市南院区与西海岸院区之间的通信链路是互不相通的,每天分两个时段打开Air Gap(空气开关),执行两端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同步过程约为四十分钟;同步完成后,CR设备会中断网络,禁止通过网络连接到CR设备保护下的备份环境。
多院区的灾备建设,在备足设备资源的基础上,重视应急演练,以练为战、以练促建,尤为重要。辛海燕主任还详细介绍了青大附院CDP(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持续数据保护)拉起、虚拟化应用级容灾等应急演练实践。“医院多院区系统灾备建设必须认真规划,并不断演练。唯有如此,才能在关键时刻应对危机,提升风险应对及应急处置能力。”
基于对医疗数字化转型的洞察与理解,戴尔科技集团医疗行业首席技术官张灿认为,医院对未来医疗数据中心的需求,首先是“更快更高效”,需要更加快速的业务响应、部署迭代与软硬件升级;其次是“更简单智能”,要求架构简单、使用简单、扩容简单、运维简单;第三是“更安全”,其中就包括更有效的备份与恢复、更可靠的数据防勒索、更方便的容灾演练等。
基于上述需求,张灿认为,医疗数据中心建设将呈现以下趋势,包括:核心应用微服务化、分布式化,硬件基础架构全闪化、分布式化、智能化,数据中心多云化,数据存储高效化,医疗大数据平台多模、实时、湖仓一体化,安全保护体系化、分级分层化等。“数据保护要做到‘三位一体’,所有数据都需要备份,重要数据要容灾,核心数据要隔离。这也是戴尔科技避风港技术的核心所在。”
支持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建设
“多云生态、全连接生产力、远程医疗、生命科学与精准医疗,以及安全服务与金融服务。”戴尔科技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售前系统工程部总经理杨捷表示,戴尔科技致力于为医疗机构提供涵盖上述内容的全面整体解决方案,为医疗机构的集团化、多院区建设提供创新推动力。
与华西医院、青大附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样,承担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建设任务的多为研究型医院,肩负着临床科研、学科建设的重要使命。作为医院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科研平台在提高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集团医院的科研平台架构,应遵循易使用、易管理、高性能、高弹性、高可靠的原则。”据戴尔科技集团医疗行业架构师翁平介绍,戴尔科技为医院提供数据归档及分享池+数据缓冲池+数据分析存储资源池+算力资源池的科研平台整体架构,目前已为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打造基因测序平台、全横向扩展科研平台等项目。
医院在推动临床科研信息化建设时,如采取传统的直接购买服务器、存储设备的私有云建设模式,还面临着前期资金成本投入过大的现实难题。为帮助医疗机构以合理且较低的成本构建科研平台,戴尔科技推出FOD(全称Flex on Demand)按需付费模式。在某三甲医院构建数字化病理诊断私有云平台的案例中,借助FOD模式,医院按照五年期每月度先使用后付费类似公有云收费的方式支付服务费,每月费用不超过2万元,每年的运营成本降低了23%,云平台计算和存储设备成本降低了25%。
另外,英特尔中国生命科学行业总监寇立岩以《“芯”技术助力智慧医疗》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介绍了英特尔在医学影像AI、生信数据挖掘分析、医疗隐私机密计算、智慧分子实验室等方面的实践,帮助医疗机构加速科学发现,提升医学科研能力水平。
会议主持人、HIT专家网创始人兼总编辑朱小兵表示,多院区是物理空间分布状态,本质是集团化发展,必然涉及组织变革、管理变革、流程变革。这就需要医院信息部门具备战略思维,从医院业务发展战略出发,全面规划信息化建设,支撑医院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