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在何建萍老师的帮助下去观摩参加疑难肿瘤多学科门诊。
在偌大的会议室里倾听每一位患者诉说着他们的故事,能感受到他们在面对疾病的无助和痛苦。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杵着拐杖的中年人,当老师请他进来的时候,他杵着拐杖、佝偻着腰,缓慢地走进来,费劲地坐下,异常消瘦,面色青黄,因为消瘦,眼窝深陷,眼神空洞无神,但看到诊室里的专家时,眼睛里闪过一丝渴求希望的光,若不是老师在汇报病史时说他39岁,我还以为他是六七十岁的老人。
他在今年2月份确诊为胰腺癌,发现时已是晚期,仅行了姑息性空肠吻合术,术后进行了6周期化疗+免疫治疗,复查提示病情进展,并且出现了梗阻性黄疸,虽然做了胆道支架植入缓解梗阻性黄疸,但患者又出现了广泛腹膜转移、肠梗阻、腹腔积液。现患者腹部胀痛难忍,希望能减轻症状,家属渴求尽量延长患者生命,因为他们的孩子还太小,正在上小学,家属虽然也清楚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但反复强调希望能为患者争取更长的生存时间,家属不停地说:“至少孩子有爸爸”。
听着他们的故事感到有些揪心,非常同情他们,在疾病面前希望为了孩子争取生存时间。
在这个就诊过程中我看到了专家们的非语言沟通:拉开椅子、轻扶患者,眼神的交流,也能感受到患者及家属对专家团队的信任,专家团队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中言语充满了安慰,并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告诉他们现在的病情及未来疾病可能发展的状况,并协助他们进入缓和医疗中安宁疗护的阶段。这些都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医疗行为中沟通的重要性。在未来对于我来说不仅仅需要提高专业知识,医患沟通也是我为之努力的地方。
作者:次仁拉姆(2019级基础医学)
【教师点评】
次仁拉姆,是位藏族同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非常积极加入观摩疑难肿瘤多学科门诊,在观摩中对医患沟通也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
美国心理学家麦恩瑞提出了55387定律,指出决定沟通效果的55%是视觉、38%是听觉、7%是沟通内容,非语言占据了有效沟通的大部分,在医患沟通中同样通过非语言传递了太多的信息,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被倾听。“疾病不只是生物学事件,还是一个精神事件”,疾病背后的人在告诉我们---关于他疾病背后的故事,需要我们被看见、被理解、被重新定义,被重新建构!
卡尔.罗杰斯曾说:“如果有人倾听你,这多么美好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绪也会变得清晰起来。”纳尔逊.曼德拉说过:“如果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记在脑子里;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记在心里”。
沟通在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医患特殊的人际关系中尤显特别,它凸显了医学人文素养。
带习教师:何建萍(腹部肿瘤科 主治医师)
本科教学公众号
华西微家本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