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深度华西】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华西科研人跨儋州、南充、成都三地“战疫” 2024-04-02
阅读量:

华西医院建设有23万平米的独立科研院区,有1648名科研人在这里日夜开展医学研究,他们的工作没有直接面对患者,却与临床救治工作相辅相成。

2022年的夏天,却成为了华西科研人度过的最不平凡的一个夏天。他们走出了实验室,怀揣百姓的健康与希望、肩负华西人的责任与担当,第一次奔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21天183万管核酸检测

为海南社会面清零贡献华西力量

“海南疫情形势严峻,需紧急支援。”2022年8月6日凌晨,华西医院接到一则紧急通知。

1小时内,华西医院科研基地14名科研人员与医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火速集结成队。他们与家人匆匆告别,简单收拾好换洗衣物,带上医院配备的急救物资包裹,踏上了支援的征途。

8月7日凌晨5点,队员们顺利抵达海南儋州,编入四川省援海南气膜舱实验室核酸检测队统一管理与工作,迅速投入气膜舱实验室的搭建中。8月9日,第一个气膜舱实验室运行;8月12日,3个气膜舱实验室全部建好,核酸检测满仓运行。日检15万管的检测能力,大大提升了儋州的核酸检测能力,缓解了海南的燃眉之急。

“需要5人支援处理。”开舱初期,样本前处理队员人手不足,群里一声号召,几秒后“名额”就抢完了。虽然分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但是大家都把自己当成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舱内的生物安全柜还没有调试好,工程师人手不足,张淑霞利用自己在公共试验技术平台工作对设备操作熟练的优势,联合血液研究所王方芳投身设备调试工作。她们发现,设备的型号与平时用的不同,调试程序也不同,怎么办?张淑霞并没被难倒,“我们经常与各种高精尖科研设备打交道,快速摸索一台生物安全柜的调试方法应该问题不大。经过方法查询,5分钟后我们就成功地找到了调试方法。”接着,张淑霞和王方芳发现试剂耗材还没有摆放到位,群里一声号召,华西队员们全部赶来支援,几个小时后方舱物资设备全部到位,当天消杀完成,环境采样无污染立即投入使用!

在支援海南儋州的过程中,华西科研队员还充分利用在日常实验工作中培养的规范操作、安全严谨的职业素养,及时排除了许多安全隐患。他们在早上接班时发现,夜里无人时段很多仪器并没有断电,有的仪器工作温度高达110℃,属高温加热设备的封膜仪未断电,而舱内设备排布密集,极易发生火灾,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立即和战友们分享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提示大家离开时及时关闭设备。

队员们还第一次面临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台风考验。8月10日晚,第7号台风“木兰”(热带风暴级)登录海南。队员们冒着大风、暴雨上下班,就是为了不影响核酸检测的进度。

科研实验室六党支部支委皮晋魁作为科研口组长,在频繁夜班、身体已经高负荷的情况下,始终担当起小组长的职责,随时关心队员的工作状况、身体心理健康状况、生活问题等,和赴海南支援领队晏会、队友周易等一起及时寻找解决办法。

幸福的是,科研人从来不是独自在战斗,他们身后有来自华西大后方的时刻关注和支持。8月15日是王芳芳、宿小欢两位老师的集体生日会,在成都大本营的华西医院科研实验室管理部携科研基地公共平台(新川、老科技园、天府)全体为队员送来慰问和祝福,为他们紧张而繁重的援助工作增添来自华西家人的慰藉。

从8月7日至8月27日,在海南儋州海花岛国际会展中心搭建的3个气膜方舱实验室完成183万管核酸检测任务,全体医务人员无一人感染。

作为四川首批进入气膜方舱实战的队伍,华西检测小分队顶住了压力,接受了考验、积累了经验,为海南疫情社会面清零贡献了华西力量。


转战南充

疫情加高温也无法阻挡

在海南儋州战疫进入尾声的阶段,四川省南充市突然传来疫情形势严峻的消息。

8月23日,医院立即组织66名人员驰援当地核酸检测工作,其中56位是科研人员。华西医院核酸检测队接管了支援南充的凉山州气膜方舱核酸检测基地,与凉山州66名检测人员通力配合混编组队,划分五个工作小组,分别从事试剂配制、提取、扩增和结果判定工作。

当时,南充面临着罕见高温的考验,气膜舱里空间狭窄且密闭,尽管舱内开了空调,但是穿着厚厚防护服的队员们连续工作6-8小时后,全身早已被汗水打湿,手部被汗水浸润出褶皱,可大家毫无怨言,工作累了就在简易折叠椅上闭目休息,小憩后就继续战斗。


他们的协作精神不仅体现在华西团队内部,也体现在与华西外部团队的快速协作。例如样本接收区最初由社会招募志愿者负责,人员流动大且没有经验,即使培训后,也无法规范的进行样本整理。队员们紧急从检测队伍里抽了十四名专门去主导样本接收,直到两天后专业志愿者接手。也有川北医学院调配一批老师协助,队员们迅速依据支援老师机动性大的特点,工作细分为设备操作等不易上手类专人负责制、辅助工作流动人员负责制,保证舱内工作不因人员流动而发生混乱,又让支援队伍切实解决了人力紧张困难。

在这里,华西队员们还把医院带去的关爱-“防疫物资包”与兄弟单位的同仁们分享,同时对凉山州医务人员、南充市本地志愿者进行了防护服穿脱培训及考核,传播华西经验,确保做到零感染。大家感受到的是在人民生命安全遭受威胁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担当和团结。

这样的团结协作同样发生在对当地医疗的支援当中,队员们凌晨一点出发,并陆续到达各核酸检查点开展工作,由于样本量较大,在负压实验室内高强度工作,在生物安全柜里进行核酸提取,一次次拿起采样管,拧盖、移液、加样、拧盖,同样的工作重复上千次,96孔板看得眼花缭乱,精神高度紧张,但是没有人抱怨,同行的老师依然都在坚守岗位,一直做到早上八点半,有的甚至更晚。回到酒店刚吃过早饭还来不及休息,部分老师又接到通知前往气膜方舱开展核酸样本检测。在40多度高温的天气下,队员们一直工作到下午七点多才回到酒店休息。在此期间,有的老师连续36小时仅仅休息了一两个小时,有的甚至没有休息,但老师们没有任何抱怨。

疫情当前,很多科研工作者都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对于大多数人科研人来说,抗疫相对陌生,但他们并不害怕,勇于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出华西科研人的社会担当。在南充,华西检测队与凉山气膜舱队共127人,每天检测能力约3.5万管,共完成约20万管检测任务。


在紧锣密鼓进行核酸检测支援的同时,科研实验室管理部科学预判、积极储备核酸检测队员,再次征集核酸检测培训报名,很快300人的报名名额报满。


成都大本营

华西科研人继续奋战

9月1日,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自当日18时起全体成都居民原则居家,全市人员按照“应检尽检”要求完成全员核酸检测。

成都慢下来了,华西科研人却必须加速度奔跑。

华西医院在温江院区同时启动两个气膜方舱实验室,138位科研技师及研究人员再次投入核酸检测工作。其中,程林、朱国念等68位老师在完成海南儋州或四川南充支援任务后直接奔赴新的战场,连续作战,毫无怨言。他们还积极总结分享在儋州、南充的“战斗经验”,让队伍快速磨合、更好运转。

气膜方舱实验室分工明确,从信息、后勤到物资、院感,每一个部门明确责任,有条不紊。队伍分为4组,24小时轮班,昼夜不停地进行核酸检测工作。长时间坐在实验室里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换班的时候,手酸、腿麻都是再常见不过的事儿,但是大家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各自分内的事。

“没事儿,我们身体好得很。”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科研二支部支委、科研管理实验室科长吴思思笑着说。作为科研口带队老师,吴思思时刻关注队伍运行状况,不断思考最优管理方案,摸索具体岗位的最优工作流程和实验桌面布局。

不少队员家里有老人、有小孩,关键时刻,毅然把“大家”放在前面,“小家”放在后面。“马上零点了,祝我的小甜甜生日快乐。相信等你再大点,肯定会理解和支持妈妈。”第一次缺席女儿的生日,科研基地线粒体与代谢医学研究室科研技师谢茂迪在繁忙的工作后,在线给女儿送去了生日祝福。“小朋友正是调皮的时候,只有辛苦孩子妈妈了,我每天晚上还是要和他们视频的。”作为科研实验室管理部核酸应急队队长,皮晋魁带头坚守,通过优化人员配置、合理排班,让实验室检测能力最大化。

后方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科研总支各党支部随时关心前线工作,接到前方的需求反馈后,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及时保障前方工作顺利开展。“职责所系,责无旁贷!我们具备相关的知识,经过了专门的培训,参加核酸检测的工作是我们的荣幸。”血液病研究所郑宇欢教授说出了科研人的心声。

这个极端酷热与疫情双重考验的夏日,华西科研人共出征207人次,占此次医院对外核酸检测支援人力的80%以上。其中有68人参加过2次以上的支援,65%以上为中共党员。

华西科研人与团队其他成员一起紧密配合、科学布局,共同协助儋州当地完成流调1116人,排查密接及次密接人员11315人次,卫生监督现场执法497次;撰写疫情研判分析19期、专题研判分析6期;支持南充气膜方舱核酸检测基地共完成新冠核酸检测约20万管;支持温江气膜方舱实验室接收标本已超过63万管,期间“0事故、0感染”。


厚德精业、求实创新,

华西院训深深镌刻在华西科研人的基因里,

他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白衣为甲,迎难而上,不畏艰苦,

他们用积极、担当、专业、严谨的精神,为抗疫工作贡献出了华西科研人的力量!

请让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团体,为华西科研人、为华西人,点赞!



作者: 来源: